找到相关内容35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(1)

    涉足于外典。而深入虎穴之后,儒士才发现了新大陆,即儒家经典中不曾有的新思想。“泰伯(李觏)先尝著《潜书》,又广《潜书》,力于排佛。嵩明教(契嵩禅师)携所著《辅教论》谒之,辩明,泰伯方留意佛书,乃怅然曰...北宋中叶以后。特别是儒与禅相通的观念,更是宋代的特产。  与士大夫的观念相一致,禅宗阵营也开始试图打通儒释的墙壁。契嵩禅师明确主张儒、道、释三教合一,特别声明“儒佛者,圣人之教也,其所出虽不同,而同归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5056018.html
  • 六祖坛经的祖本及其演变略探

    ,p1095a)。   证明2:宋代道原禅师于景德元年(1004)上呈的《传灯录》卷五说:   韶州刺史韦据,请于大梵寺转妙法轮,并受无相心地戒。门人纪录,目为《坛经》,盛行于世。(T51,p235c)   证明3:宋代契嵩禅师于至和元年(1054)作了一篇《坛经赞》,所赞的《坛经》内容次第是:「定慧为本、一行三昧、无相为体、无念为宗、无住为本、无相戒(见自性三身佛)、四弘愿、无相忏、三归戒...

    林崇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447808.html
  • 国学与禅--中国心性之学(三)

    和侧重点不一样,这就是三教的区别,但是三教也可以汇通,从南北朝开始就有三教汇通的,到了唐代圭封大师在《原人论》里边,也在谈三教会通,到了宋朝契嵩禅师也谈三教会通,我们到了明代的四大高僧,不管是憨山大师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11986618.html
  • 孝文化经典《孝论》译释

      孝文化经典《孝论》译释  《孝论》译释   孝论(原文 北宋契嵩禅师)   叙曰:夫孝,诸教皆尊之,而佛教殊尊也。虽然,其说不甚著明于天下,盖亦吾徒不能张之。而吾尝慨然甚媿。念七龄之时,吾先...后来喜爱杭州湖山之美,于是居于灵隐寺的永安精舍。卒年六十六。撰写《辅教编》,阐述儒释相通的思想。《孝论》十二章,原收在《辅教编》下卷,《大正藏》卷五二,是契嵩禅师对佛教出家僧侣阐述释教孝道思想的专论,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568570.html
  • 灵隐小志

    灵隐寺僧玉峰、偶然二人,按照所订的条例管理,使能永守,阮元自为之记。其时寺中所藏,尚有宋明教契嵩禅师的上堂槌、宝达照佛镜、白沙床,宋孝宗赐直指堂印,范仲淹所遗床,秦桧斋僧锅,龙文拜石(石长八尺,阔六尺...最激烈的文字,然而韩愈在潮州见到大颠禅师之后,与孟简的信中即称赞大颠“能以理自胜,不为事物侵扰”。欧阳修临终还读《华严经》,因此契嵩禅师著文痛驳韩愈,而欧阳修仍不得不称誉他。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584354.html
  • 宋代僧人诗文

    在宋代及以后十分流行。  其次要介绍契嵩。他生于真宗景德四年(1007)寂于熙宁五年(1072)。广西藤县人,住杭州佛日院最久,故称“佛日禅师”。他在佛教思想史上以针对欧阳修辟的议论,著《辅教篇》,...中常见的事例,调和得多么协调。但他为人并不和易,苏东坡曾说“契嵩禅师多嗔,人未尝见其笑”。他的诗有禅味,但不艰深难读,如《寄月禅师》云:  闻道安禅处,深萝任隔溪,清援定中发,幽鸟座边栖,云影朝哺别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1260532.html
  • 禅宗流变:从离世禅到混世禅

    明教契嵩禅师,多和官僚交友,观察李公谨还向仁宗皇帝推荐赐紫。于是契嵩索性毛遂自荐,抱着自己一堆著作“以游京师,府尹龙图王仲义,果奏上之。仁宗览之,诏付传法院编次,以示褒宠,仍赐‘明教’之号。仲灵再表辞...宋朝禅宗巨星大慧宗杲禅师,也就是公开烧了《碧岩录》书板的那位,自己也有部差不多的大作《正法眼藏》。这本书的特色(或者我认为是毛病)就是不分古今、宗派、禅风,把各派祖师上堂示众之语句杂编在一块儿,加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35863232.html
  • 论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

    随缘而行”本身也就是以承认世间法的合理性为前提的。因此,在惠能南宗门下,论证儒家名教合理性的言论比比皆是。例如契嵩禅师说:“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&...ldquo;以禅入诗”逐渐发展为诗坛的一种时尚。禅诗的作者大致有两类,一类是与禅师交往密切、深受禅宗影响的文人士大夫,他们以禅入诗,为璀璨的唐诗注入了新的意蕴:另一类是禅师本人采用了诗歌、偈颂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3466086.html
  • 论契嵩的孝道思想

    十九岁后到各处游方参学。“经传杂书,靡不博究”,“世间经书章句,不学而能”。后得法于洞山聪禅师,成为云门宗禅师。  契嵩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很大的影响,特别是对宋以后儒佛道三教的融合,起过很大的促进和推动...因与之游。”  契嵩对中国佛教史的另一个重大影响,是鉴于当时“禅门传法祖宗未甚分明,教门浅学各执传记,古今多有争竞”,(见元念常集《佛祖历代通载》卷28《明教契嵩禅师》)所以依《宝林传》等,并参照其他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5266312.html
  • 六祖禅学的若干主要方面及其创造性思维因素

    、“清净法身佛”都在自性中,不需外求。这种境界,宋代契嵩禅师在其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赞》中曾有一段精彩的描述:“是故《坛经》之宗,尊其心要也。心乎?若明若冥,若空若灵,若寂若惺。有物乎?无物乎?谓之一物...”的真谛,这是大家熟知的一例。惠能大师也是一样。台湾印顺禅师在他的《中国禅宗史》中根据《曹溪大师别傅》推测,惠能去黄梅以前早已过着“行者”的修行生活。他先是从新州到曹漠(今广东曲江县),结识村民刘志略...

    吴良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1384665.html